创业合伙靠什么才能走得更远
这几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的热潮一波又一波,这是创业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的创业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大家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现在创业大家更讲究的合伙,倡导的思想是合伙打天下。尤其是近几年众筹模式的兴起,将合伙创业的模式推向了高潮。大家经常能够听到的关于合伙创业的忠告:不合伙就不能做大。各种众筹培训、股权合伙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合伙创业合伙创业的思维和方向都没有错,相比个人单打独斗模式,降低了创业的风险,聚合了更多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了创业成功的概率。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合伙创业同样也面临着另一个悖论,许多合伙创业的企业走不远,合伙人干着干着就不欢而散,甚至最后还反目成仇。许多合伙创业企业不是因为外部因素导致失败,而是因为内部的合伙人之间的内耗而倒闭。
合伙人之间合作失败,走不远的案例不胜枚举。前些年大家比较熟悉的西少爷肉夹馍的合伙人之间的纠纷当时就吵的很热闹,最后因为股权等问题甚至都上了法庭。更有些亲兄弟甚至父子合伙创业的,最后因为利益和权利的纠纷不仅导致了企业倒闭,甚至还闹得家破人亡。
01为什么创业合伙容易不欢而散,走不远为什么创业合伙容易不欢而散,走不远呢?这个问题其实不是由简单的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一个系统问题。因此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应该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去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讲,契约精神的缺失是造成创业合伙人不欢而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创业合伙人的契约意识的确不够,更多的是依赖情感在维系。许多创业合伙人都是由亲戚、朋友、同学、战友等情感关系不错的人组成的。正式由于大家的契约精神、法律意识不足,创业合伙过程中往往情感制约大于契约制约。
但是依靠情感关系是很难维持长远的,情感关系有时候在利益面前就会很脆弱。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靠情感关系维系的创业合伙人最后闹的非常不愉快,不仅伤了感情,公司也因内耗倒闭,甚至还对簿公堂,成为了仇人。
契约意识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个人信用意识的增强,契约精神会逐渐增强的。但是目前,契约精神的缺失确实成为了合伙创业走不远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微观层面上讲,创业合伙的股权顶层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走不远的一个原因。
许多创业公司的初始股权架构就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股权设计比如几个合伙人平均分配原始股权。无论是三个人平分、还是四人、五人平分,这样的股权分配都是不科学的。可能刚开始大家凭着一股创业热情无所谓,但是一旦做出点模样后就会产生到底谁说了算的问题,也就是核心决策主要由谁来做。创业公司初始一穷二白的时候还好点儿,大家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还可以商量着来。一旦过了初创期,企业开始挣钱了,日子好过了,需要决策的事项增多了,就会产生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比如每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度是不均衡的,但是分红权是平均的,肯定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另外,一旦公司有点规模了,就会产生公司内地位和力量的不均衡,也就是决策权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一旦出现各种不平衡状态,就会导致话语权、决策权、分红权的争夺。
一旦开始了利益与权力的争夺,合伙人之间就开始出问题了。导致总有人会退出、总有人会离开。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和平分手的很少,大多是争得你死我活,有许多创业公司不是死于外部竞争,而是死于内耗。
前几年股权众筹创业非常火,但是最后没几个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股权的平均分配,出现了搭便车、决策效率低下、利益与权力不均衡等一系列结果,最后分崩离析,不欢而散。
还有就是没有规定股东如何退出。创业开始大家凭着感情和对创业的热情合伙,光想着如何入股合伙了,却没想着任何关于如何退出的约定。退出方式不明确,是股权合伙的大忌,许多合伙企业都是因为有股东退出而纠缠不清,退出的人总想多分,剩下的人总想少给,最后不仅伤了和气,企业也伤了元气,导致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当然股权方面还有许多其他问题,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虽然股权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创业合伙走不远,但这只是技术和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属于是浅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股权设计进行完善。
但是,我们发现即使股权架构及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的创业公司,仍然会出现合伙人不欢而散,走不远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更深层次去入手,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从合伙人走不远的深层次原因来看,是由于每个合伙人的认知和需求层次不同导致其价值观的不同而造成的。
生活中我们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需求都存在差异。就拿需求来说,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划分,一个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合伙人之间随着企业的发展,就可能在需求层次上产生差异。有的人追求安全需求,总想拥有的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有的人追求的可能是尊重需求,需要更多的权利和地位,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还有的人可能追求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把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不断超越自我作为自己的追求。
一旦需求不在一个层次上,也就是说不同频,那么就会产生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分歧。久而久之,矛盾就会加剧,导致最终的分家散伙。
生活中许多合伙创业都是因为需求不再一次层次导致失败。比较常见的是有的人想做大,当下少分红,多投资未来。而有的合伙人却想着当下多分钱,分到手才是自己的。需求不在一个层面,就很难达成共识,最终散伙也是必然的。
从认知的角度说,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不同,认识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的格局和视野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合伙人之间的认知差异必然导致矛盾和分歧。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土鳖”成东青和“海龟”孟晓骏之间对于上市决策的分歧一样,就是由于认知不同造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需求层次和认知的不同最终就会归结到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上。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是价值判断和是非判断的标准,是指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李笑来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因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面对一个创业合伙企业的发展,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重要选择和决策,如果合伙人之间的价值观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其结果自然就会导致分歧的出现。如果合伙人之间没有人肯做出牺牲或妥协,就会最终导致散伙。
最后从人性的角度我想再说一点,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会表现出自私、贪婪的一面,也就是欲望会无限的增长。这也是导致合伙人散伙的重要原因。
02创业合伙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创业合伙如何才能走得更远呢?
事实上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法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的确涉及了太多层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制度、需求与认知、价值观和人性等。
我们只能寻找相对的更加优化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强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股权架构以及明确退出机制等。
但是这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价值观在创业合伙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所谓志同道合,如果大家价值观一致,本着共同的创业初心和理念,相对来说是能够走得更远的。
有价值观这个基础在,即使出现了分配及权利等方面的不平衡也不会直接导致分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找到相对的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办法。正如当年的万通六君子(王功权、冯仑、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即使散伙了也保住了原来的公司。大家通过协商而不是对簿公堂来解决问题。散伙之后都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还是好朋友。
合伙创业就是一场修行,合伙人的认知与需求的起点不一样,但是本着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不断在经营和发展中修行,最后能够实现各取所需,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创业是一种修行每个合伙人都应该主动在创业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心胸,修炼格局和视野,知道什么时候该取,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合伙创业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公平,光靠制度设计和契约精神是不够的,只有靠共同的价值观才能维系合伙走得更远。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上一篇:一点通财税工商注册流程及费用
- 下一篇:建筑资质转让合同